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省市驻静有关单位:
《静宁县加快烧鸡大饼产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静宁县加快烧鸡大饼产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静宁烧鸡和静宁大饼作为本地特色美食,拥有近百年的加工历史,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知名度,制作技艺先后于2011年、2024年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静宁烧鸡荣获“中华老字号”品牌和甘肃省“地方名优小吃”称号。近年来,我县通过“出城入园”项目推动烧鸡大饼产业转型升级,建成烧鸡产业集中加工区,生产经营模式从传统的“家家点火,户户冒烟”转变为集中化、规范化生产。为进一步提升静宁烧鸡大饼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目标。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挖掘静宁烧鸡、大饼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零食化发展,将静宁烧鸡、大饼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域特色品牌,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现状分析。
优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产经营历史超百年;通过“出城入园”项目,实现了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品质量保障化;实现集中加工、功能配套、污水及固废处理,产业生态良好。
劣势:品牌宣传力度不足,仅在本地及周边有一定知名度,全国范围内知晓度低;品牌形象缺乏统一规划,包装、标识杂乱,未突出特色与文化内涵;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线下实体店,线上销售占比较低;产品创新不足,缺乏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新产品。
机会:消费者对特色美食、传统小吃关注度提升,市场需求增长;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渠道发展迅速,提供销售推广新途径;政府重视特色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问题:各地特色美食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争夺激烈;食品安全问题受关注,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易对品牌造成严重影响;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
(三)基本原则。
质量至上原则: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全流程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优质。
文化引领原则:深入挖掘静宁烧鸡、大饼的历史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设,丰富品牌文化价值。
创新驱动原则:鼓励企业在技术、工艺、产品、营销等方面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协同发展原则:加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农户等主体合作,形成品牌建设合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四)发展目标。
短期目标(1—2年):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开展系列品牌宣传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使品牌在省内知名度达到80%以上,线上线下销售额增长30%,积极培育“静宁烧鸡”“静宁大饼”品牌知名度,为申请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提供有力保障。
中期目标(3—5年):培育2—3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使品牌在国内主要城市知名度达到50%以上,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
长期目标(5—15年):将静宁烧鸡、静宁大饼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地域特色品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集养殖(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品牌培育与创建。
一是深挖文化底蕴,构建品牌价值体系。活化非遗资源。依托“静宁烧鸡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打造“静宁烧鸡文化体验馆”,展示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老字号故事;联合央视《舌尖上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等栏目,制作专题纪录片,通过文化叙事提升品牌溢价。绑定地域符号。申请“静宁烧鸡”“静宁大饼”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将产品与静宁“中国苹果之乡”“红色革命老区”等地域名片结合,设计“静宁烧鸡·陇原味道”统一宣传语,融入六盘山、梯田等地域元素,形成差异化品牌识别。分层打造企业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及中小作坊瞄准礼品、电商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开发“高铁便携装”“旅游伴手礼”等多样产品,通过差异化定位拓展消费市场。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烧鸡大饼产业协会
二是强化标准化建设,夯实品质根基。完善源头把控体系。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烧鸡大饼产业协会修订《静宁烧鸡》团体标准。静宁烧鸡以静宁土种鸡为主(适应当地气候,肉质紧实),鸡种(明确芦花鸡、乌鸡、“静原鸡”等主品种)、养殖周期(建议120天以上散养)、卤制时间(不少于6小时)等关键指标,引入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制定从养殖到销售的全流程规范操作,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前查验养殖档案、兽药残留检测报告,屠宰后逐只检疫,确保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禽肉类》,配备GPS温控监测,从屠宰到加工、销售全程冷链,延长保质期(冷鲜产品保质期7天,冷冻产品6个月)。静宁大饼结合静宁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优选适合烘焙的中强筋小麦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能让大饼口感更有韧性、麦香更浓郁,适合制作大饼的酥脆口感,确保从源头保障原料质量和供应稳定。建立质量溯源体系。建设静宁烧鸡、静宁大饼质量追溯系统,鼓励规模企业率先接入,逐步覆盖中小作坊,为烧鸡养殖、屠宰、大饼原料种植各环节赋予二维码追溯标签,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养殖日期、屠宰批次、小麦种植地块等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强监管执法。建立烧鸡大饼产业专项监管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纳入“黑名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牵头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烧鸡大饼产业协会
三是创新产品新模式,抢占消费新先机。推行产品创新“四化”策略。品牌零食化。推广真空小包装、即食热鲜装(采用气调保鲜技术,货架期延长至7—15天),满足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的即时消费需求,将烧鸡按部位分割成鸡翅、鸡腿、鸡爪、鸡胗等,采取独立包装或混合包装等形式,方便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食用。口味多元化。联合高校,成立静宁烧鸡研发中心,开发麻辣、五香、酱香、原味等多口味产品,进一步提升受众群体。功能健康化。利用“静原鸡”高蛋白、低脂肪的优势,开发“滋补烧鸡”“月子餐专用鸡”等功能性产品,与医疗机构、月子中心合作推广,切入高端健康食品市场。双线发力化。渠道拓展“双线发力”,线下在平定铁路(前期规划中)、平庆高铁沿线车站,平凉、西安、兰州等重点城市的商圈、景区设立“静宁烧鸡、大饼体验店”,提供现热现卖、定制包装服务,打造“陇原味道”消费场景;借鉴乡盛扒鸡“社区店”模式,在县城及周边市、县区(西安、兰州、庆阳、定西、固原、西吉、隆德、秦安、庄浪、会宁)等布局连锁直营店,统一形象、价格、配送,扩大消费范围。线上开展“静宁烧鸡大饼·非遗直播”活动(每月不少于4场),鼓励所有商家入驻电商平台,邀请传承人演示制作技艺,设计“拆鸡盲盒”“烧鸡大饼礼盒”等活动;并利用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打造“网红品牌”。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烧鸡行业协会
(二)团体商标注册与建设。
一是注册“静宁烧鸡”“静宁大饼”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搭建产业联盟。商标注册与管理。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商务局、文旅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建“静宁烧鸡大饼集体商标申请工作推进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加快督促行业协会申请注册“静宁烧鸡”“静宁大饼”集体商标,制定《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准入条件(如必须通过SC认证、遵守行业标准)、使用费用(按销售额1%、3%收取)、退出机制(违规使用可除名),吸纳规模企业加入,逐步带动中小作坊规范升级。成立产业联盟。组建由静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养殖(种植)户、经销商、科研机构等静宁烧鸡大饼产业联盟,下设标准制定、品牌推广、维权打假等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一协调解决饲料供应商、冷链物流企业,降低全行业成本和产业链等痛点问题,并联合举办“静宁烧鸡、大饼节”,集中推广区域品牌文化。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县商务局、县文旅局、县烧鸡大饼产业协会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净化市场环境。建立侵权监测机制。申请和维护“静宁烧鸡”“静宁大饼”集体商标,防止商标侵权;建立品牌监测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电商平台、线下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实时关注品牌网络口碑,及时处理负面舆情,维护品牌形象,对假冒“静宁烧鸡”“静宁大饼”产品或违规使用商标行为,由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培育企业自主商标。鼓励静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注册自有品牌,鼓励新创企业设计个性化商标,通过商标差异化实现“一牌一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烧鸡大饼产业协会
三是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东西部协作政策,在肉制品集中加工区建设“烧鸡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检验检测、包装设计、电商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参考德州扒鸡与高校合作模式,共建“烧鸡产业研究院”,开展卤汤优化、保鲜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全产业链协作。建成2个标准化养殖(种植)基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企业与养殖户签订收购协议,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鸡粪发酵后作为小麦种植的有机肥,小麦秸秆粉碎后作为鸡饲料,形成“养殖—种植—养殖”循环产业链条,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申报集体商标。积极申报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对标准化养殖场、绿色小麦种植基地给予补贴奖励,鼓励企业申报“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畜牧兽医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
(三)品牌产品创新与拓展。
一是拓展大饼规格。开发大、小不同规格的静宁大饼,满足家庭聚餐、个人食用等不同场景需求。针对家庭聚会场景,推出尺寸较大、分量充足的大饼,方便多人分享;对于个人消费者或小家庭,设计小巧精致的小饼,便于携带和保存。同时,在口味上进行创新,除传统口味外,尝试开发甜味、咸味与香料混合的新口味,加入花椒、小茴香等香料的五香大饼,或添加红枣、葡萄干的甜香大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二是大饼烧鸡礼盒销售。设计“静宁烧鸡+静宁大饼”的特色礼盒,针对节日市场、旅游市场进行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整体销售额。融入静宁烧鸡和静宁大饼文化元素,强化地域品牌形象。在礼盒设计上,突出静宁地域特色,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静宁独特魅力。
三是融入其他特色产品。借助静宁苹果品牌名气,打造“烧鸡+苹果”礼盒。选择优质的静宁苹果,搭配不同口味的烧鸡,如麻辣烧鸡与酸甜苹果相互映衬,既能中和烧鸡的辣味,又能丰富礼盒的口感层次。将静宁的大饼、小杂粮等特色小吃与烧鸡进行组合。制作“烧鸡+大饼”“烧鸡+小杂粮”,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美食选择,让消费者品尝到静宁特色美食的多样风味。针对旅游市场,开发“静宁特色美食大礼包”,将烧鸡、大饼、苹果干、果脯、苹果饮品等多种特色产品组合,满足游客一站式购买当地特产需求,进一步提升静宁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额。
四是推动产品多元化开发,延伸产业链条。联合企业开发新产品,重点开发烧鸡配套产品,形成“烧鸡”+产品矩阵。支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研发真空包装、即食型烧鸡大饼组合礼盒,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企业渠道对接省内外商超、餐饮连锁机构,推动“烧鸡+大饼”组合进入兰州、西安等区域市场。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县林草局、县商务局、县文旅局、县烧鸡大饼产业协会
(四)提升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一是引入自动化设备,降低生产成本。鼓励烧鸡生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先进自动卤制设备、自动包装设备等。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研发保鲜技术,延长产品保质期。依托与高校共建的“烧鸡产业研究院”,加大对保鲜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新型保鲜包装材料、保鲜工艺等技术,使烧鸡产品的保质期延长至9个月以上,便于产品的储存和销售,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三是优化包装与销售模式,扩大市场份额。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静宁烧鸡大饼的品牌标识、包装、店面形象等进行优化升级,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美食属性的新品牌标识,融入静宁的历史文化元素(成纪文化、丝路文化等);更新产品包装,采用环保、美观的材料,设计多种规格和款式,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打造独特的品牌视觉形象;深入挖掘静宁烧鸡大饼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传承故事等素材,创作品牌故事、宣传文案、短视频脚本等内容,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等渠道发布,吸引消费者关注,增强品牌认同感;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实时关注品牌在网络上的口碑和评价,及时处理负面舆情,维护品牌形象。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文旅局、县科技局、县烧鸡大饼产业协会
(五)建设标准化生产集群。
实施“小作坊出城入园”工程,引导静宁烧鸡、静宁大饼小作坊入驻静宁工业园区肉制品集中加工区,统一规划生产区域,配套标准化厂房、冷链仓储和检验检测设施,解决分散加工导致的环保、卫生、监管难题。对入园企业给予租金减免、设备购置补贴、证照办理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推动小作坊向食品生产企业转型。打造“烧鸡大饼一体化加工基地”,在工业园区内规划烧鸡卤制区、大饼面点区、包装灭菌区、物流配送区等功能板块,实现原料采购、加工、包装、销售全链条集中管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文旅局、县科技局、县烧鸡大饼产业协会
(六)加强市场监管与价格调控。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价格监管,建立健全烧鸡产业价格监测与调控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市场价格数据,密切关注价格波动情况。对低价恶性竞争行为,相关部门通过行政指导、监督检查等手段引导企业合理定价,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空间,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七)大力推动销售宣传平台建设。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多元化的销售宣传平台。线上在入驻主流电商平台之外,建设静宁烧鸡、静宁大饼官方网站及专属APP,展示产品信息、品牌文化、制作工艺等内容,提供便捷的购物渠道与个性化服务;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话题营销、互动活动,吸引用户关注与参与,提升品牌影响力。线下在交通枢纽、景区、商圈开设体验店之外,举办各类美食展销会、文化节等活动外,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食品展览会、美食文化节,设置独具特色的展位,展示静宁烧鸡大饼的制作工艺、文化历史,安排现场品尝、制作表演活动;在本地举办“静宁烧鸡大饼美食文化节”,邀请各地美食博主、网红达人、媒体记者参与,开展美食评选、烹饪大赛等活动,集中展示静宁烧鸡大饼及相关特色产品,并与静宁县内及周边旅游景点达成合作。在景区设置销售点和宣传展示区,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在景区游客中心、酒店等地发放和播放,将烧鸡大饼作为旅游特色纪念品推向游客,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
(八)争取政策优惠支持力度。
财政扶持政策:设立静宁烧鸡大饼产业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对新入驻集中加工区的静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给予设备购置补贴,帮助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对开展技术研发,研发新口味烧鸡、改良大饼制作工艺的企业,给予研发经费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静宁烧鸡大饼生产、加工、销售的静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税收政策支持。信贷优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静宁烧鸡大饼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专属金融产品。设立“烧鸡大饼产业贷”,给予静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优惠贷款利率,缓解资金周转压力,支持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品牌建设奖励:对成功注册“静宁烧鸡”“静宁大饼”集体商标及获得省级以上品牌荣誉称号(如“中华老字号”“甘肃名牌产品”)的静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激励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场推广补贴:对参加国内外食品展销会、美食节、电商直播等市场推广活动的静宁烧鸡大饼经营主体,给予展位费、装修费、物流费等补贴,帮助其拓展市场,提升静宁烧鸡大饼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入限纳统奖励:鼓励符合条件的烧鸡大饼经营主体主动纳统。对年营业额达500万元以上的烧鸡大饼经营主体(含电商、连锁门店),纳入“限上企业”培育库。对烧鸡大饼零散经营户,建立统一的收银系统,及时跟进做好服务,尽早纳统入限。对首次成功纳统的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并推荐申报省市扶持项目,同时为入限纳统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降低成本,调动积极性。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畜牧兽医局、县税务局
(九)强化部门协作与产业服务。
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发展合力。农业农村局在“大饼”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协作配合,把控原料种植(如小麦等)质量,从源头保障食材安全;畜牧兽医局加强养殖管理,从鸡苗培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等环节入手,为烧鸡产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工业园区管委会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平台建设,助力企业搭建高效的电商销售平台、产品追溯平台等,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媒体加强宣传,通过制作专题报道、投放广告等形式,多角度宣传静宁烧鸡及相关特色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局、县融媒体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成立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商务局、文旅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静宁烧鸡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品牌建设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市场监管局负责质量监督与标准执行,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保障原材料供应品质,商务局主导市场推广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品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行业协会协同机制。推动静宁烧鸡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企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市场秩序。行业协会负责收集经营主体诉求,反馈至领导小组,并协助开展技术交流、行业培训等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
(二)政策保障。一是产业扶持政策。设立“静宁烧鸡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品牌建设、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出台《静宁烧鸡大饼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采用新技术设备升级生产线的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补贴;对成功注册“静宁烧鸡”“静宁大饼”相关商标、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入限纳统、参加国内外展会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新建或改建符合环保、卫生标准的加工厂房提供低息贷款政策。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联合知识产权局加强对“静宁烧鸡”“静宁大饼”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专利技术、传统配方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设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和企业参与监督,维护品牌声誉。
(三)技术保障。一是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本地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聚焦烧鸡、大饼加工工艺优化、风味物质研究、保鲜技术升级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推广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全行业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数据化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同时为质量溯源体系提供数据基础。
(四)质量保障。一是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市场监管部门每月对烧鸡、大饼生产企业进行巡查,重点检查生产环境、工艺流程、添加剂使用情况,对违规企业责令整改并公示;每季度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市场上的静宁烧鸡进行随机抽检,检测项目包括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抽检结果通过门户网站和媒体公布。二是构建全流程追溯系统。消费者扫描产品二维码,可查看鸡苗来源、养殖记录、加工批次、检验报告、物流信息等数据,实现问题产品快速召回。
(五)文化保障。一是挖掘品牌文化内涵。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静宁烧鸡的历史渊源、民俗文化,整理形成品牌文化故事集。将烧鸡文化与静宁当地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二是开展文化传播活动。通过拍摄纪录片、出版文化书籍、举办非遗传承展演等形式,传播静宁烧鸡文化。在交通枢纽区域设置品牌文化展示区,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品牌文化认同感。
文件下载地址:静政办发〔2025〕49号关于印发静宁县加快烧鸡大饼产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文件解读地址: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马斌对《静宁县加快烧鸡大饼产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