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静宁县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努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实施方案》(静政办发〔2024〕30号)(以下简称《方案》)。为加快推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方案》制定背景
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通知中提到,预制菜发展将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技术、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减轻企业负担,为预制菜市场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甘肃省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努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3〕75号);为推动全市预制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平凉市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努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发〔2023〕87号)。
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机遇,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方案》,《方案》的制定出台可以推动预制菜行业成长,释放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效应,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与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
二、《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五部分,其中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牛果菜薯等“土特产”,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工厂化、标准化加工企业,打造集群化、特色化加工园区,推动预制菜产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农产品价值、推动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力争到2025年,全县预制菜企业营收入达到0.7亿元,新建预制菜原料种养供应基地4个,新培育预制菜研发生产加工企业4个,培育壮大预制菜加工园区1个、优质预制菜产品和品牌各2个,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打造、企业协同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区域布局是围绕全县“南果北牛、中部菜”的产业布局,以西北部养殖业乡镇为重点,布局实施“平凉红牛”制品加工;以南部苹果产业乡镇为重点,布局实施“静宁苹果”食(饮)品加工;在西北部和中南部马铃薯、蔬菜产业发展适宜区,布局实施马铃薯预制品加工和高原夏菜预制品加工;同时,支持餐饮企业依托现有品牌知名度,开发加工即热、即烹型预制食品,布局实施区域特色类农产品加工。重点任务:一是推进预制(品)菜原料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平凉红牛”“静宁苹果”、马铃薯、高原夏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预制菜(品)原料种养示范基地。二是引进培育壮大预制菜加工企业,实施精准招商行动,结合“归雁工程”、人才引进等,引大引强引头部,引进培育预制菜加工企业。三是加快推进预制菜(食品)加工园区建设,依托现有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园区,谋划建设一批基础功能完善、加工物流配套、工艺标准先进、产品特色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预制菜(品)加工园区。四是补齐完善加工冷链物流短板。强化产地仓储服务,在预制菜原料重点生产基地和加工园区建立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拓展预制菜冷链物流服务渠道,补齐预制菜产品冷链流通设施短板。五是加快推进预制菜(品)品牌建设,围绕牛果菜薯等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利用农耕文化和餐饮文化,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预制菜特色品牌。六是加快构建预制菜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对预制菜的商品名、食品安全卫生、行业标准及监管等规定,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加工流通、营养功能、绿色安全等,构建预制菜全产业链和绿色安全(质量追溯)标准体系。七是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督促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注重科技创新和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县预制菜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政策、科技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