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静宁:生态治理见成效 青山绿水绽新颜

发布日期:2025-08-21 15:24 来源:静宁县融媒体中心/王瑞霞 姚少艺(实习)

分享到: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开展各项水土保持工作。

静宁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裴权宗介绍:“‘十四五’期间,县水保站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衔接争取各类投资1.5亿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06平方公里,新修梯田3.5万亩,新建成淤地坝15座,全县水土保持率达到88.67%,居于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静宁县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大力实施淤地坝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流域综合治理方面,成绩斐然。各项治理措施充分发挥效益后,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改善。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改善土壤沙化现象,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同时,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草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日渐向好。

淤地坝建设,效果突出。淤地坝建成后,对坝控流域内的洪水泥沙就地拦蓄,有效控制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此外,它还减少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防止沟道下切和沟岸扩张,抬高侵蚀基准面、稳定沟坡,实现防汛蓄清,调节河川径流,合理利用资源,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环境。

坡耕地综合治理,成果丰硕。通过修筑梯田、配套坡面水系工程和植被建设,生态效益显著提高。梯田改变地形,降低坡面径流流速,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和江河湖库泥沙淤积。植被工程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面积,提升植被固碳释氧能力,改善区域碳循环。同时,综合治理还能涵养水源,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地下水补给,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系统治理,全县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优化,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特别是淤地坝的建设,有效拦截了入黄泥沙,解决了两岸群众行路难和干旱时期的农田灌溉问题,走出了一条节水的新路子,进一步提升了防汛抗旱能力。”静宁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裴权宗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