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下岗职工再创业选择复垦荒地:为了说不清的土地情结

发布日期:2022-05-20 09:17 来源:静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继万 王云斐

分享到:

静宁县四河镇围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这一主线,引进能人大户、合作社等,复垦撂荒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全镇粮食安全。

静宁县四河镇周岔村的一块玉米地里,周凤鸣作为一个家庭农场的代工小组长,带领几位村民在放苗。提起这个家庭农场在他们村复垦撂荒地种植玉米,就显得很兴奋。

静宁县四河镇周岔村村 周凤鸣:“这二年,整山整屲都是荒地。(陈大军)来将这里开垦复耕种植,对我们也带来了在家门口挣零花钱(机会)。”

周岔村在四河镇西南部,地势较为平坦,气候相对阴湿,耕地8500亩,适宜耕作种植。近年来该村年轻人外流、老人留守,加剧了土地撂荒现象。陈大军从丰富的耕地资源上看到了希望。他流转承包周岔村上湾、阳坡、下庄三社土地900多亩。其中,春播玉米洋芋等620亩,剩余已经签订了流转合同。同时,在城关镇峡门、新城两村流转土地340亩。

静宁县福顺源种植农场负责人 陈大军:“我在四河(镇)已经种进去的是620亩,还没有种准备后半年种的是300亩左右。在城关镇种了300多亩。”

作为静宁县“归雁工程”人才,四河镇在地膜、籽种、农机具等农资供应上给予陈大军倾斜支持。陈大军成立了静宁县福顺源种植农场,开始了又一次创业之旅。

静宁县福顺源种植农场负责人 陈大军:“ 流转(土地)种植的过程中,(四河、城关镇)两个地方的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想种是不可能的。”

陈大军是静宁县仁大镇陈坪村人,是静宁县原物资局下岗职工,贩过建材、干过工程、种过果园。今年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开始整治撂荒地保障粮食安全行动,让他有了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的想法。他父亲是当地已退休的农技人,受到父亲的影响,他掌握了本地常见农作物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用药安全等知识,种植没有门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内心深处对土地有着说不清的情缘。

静宁县福顺源种植农场负责人 陈大军 :“ 土地,对我有一种特殊的情节。我看到土地荒着,就想种点东西。作为农村出身的人,对土地有种说不开解不了的情节。”

土地撂荒,对大半生都以土地为生的周凤鸣老人来说,更加难受。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在他年轻的时候,基础条件差,种地都是肩挑驴驮,村里人还抢着种。现在种地条件大大改善了,反而没人种了。而陈大军的到来,让他心里踏实了。

静宁县四河镇周岔村村民 周凤鸣:“(陈大军)开始(流转土地)种了,雇佣我们给耕种,大拖拉机开到地里收割,我很激动,还用手机拍了视频(发给亲戚朋友看)。”

陈大军的到来,除了流转土地费用外,也为周岔村群众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他常年雇佣11人,日工资120元,全年可支付工资8万元。

四河镇依托全县“归雁工程”,采取招商引雁、筑巢引凤的方式引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6户,流转承包整治3300多亩,使其成为复耕复垦撂荒耕地的主力军,从根本上解决撂荒地“无人种、无力种”问题。同时,能人大户的机械化程度高、种植科学理念先进的优势,为促进当地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