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2021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八里镇老果园改造项目
建设期限:2021年3月-2021年8月
申报单位: 静宁县八里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 袁恺瞳
建设单位: 静宁县八里镇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杨 剑
项目编制人员:樊子泱、杨勇智、周盈红
2021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八里镇老果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2021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八里镇老果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2、建设期限:
2021年3月-2021年8月
3、建设内容:
项目总面积228亩,共涉及闫庙村89户,培训果农89名。项目采取挖除老树、土壤改良、大苗建园、免耕覆盖、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更新改造闫庙村早酥梨老果园228亩,总投资22.8万元。
4、技术指导单位:
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单位为静宁县果业服务中心,现有果业技术人员15名,其中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5名,先后主持协作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12项,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和便于果农掌握的“苹果幼树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苹果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和“苹果郁闭园及老果园更新改造技术”,在全省率先大面积推行了树形改良优化修剪技术、高垄黑膜覆盖保肥节水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人工辅助授粉技术等多项现代果业实用新技术,为全县苹果提质增效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指导思想、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苹果生产进程,提升苹果主导产业深层次开发水平和助农增收作用。通过产业扶持政策,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投入,加大果园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全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3、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平凉金果” 品牌,加快果产业发展的意见》
4、中共静宁县委、静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5、《静宁县苹果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项目区概况
八里镇位于静宁县城西北部,北部靠近灵芝乡,西部与界石铺镇相连,东北部与宁夏西吉县接壤,南与静宁县城、工业园区相毗邻,距县城4公里,国道312线、平定高速、静庄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40户18344人,农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洋芋,近年来通过多次产业结构调整,“牛果劳”多元增收致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项目实施地闫庙村位于八里镇东北部,距县城8公里,静西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6社589户2448人,耕地面积6829亩,人均耕地2.8亩,其中川水地505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境内葫芦河穿腹而过,地下水资源丰富,辖区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7.1℃,日照总时数2237小时,无霜期160天,小区域气候明显,年均降水量497.3毫米,葫芦河年径流量831万立方米,水源丰富, 境内无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具有发展果品、瓜菜等高效特色产业的土壤、环境条件。闫庙村现有梨园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果树现已进入衰老阶段,腐烂病大面积发生且蔓延,产量低、品质下降,大量梨园无效益或出现负效益。
(二)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总面积228亩,共涉及闫庙村89户,培训果农89名。项目采取挖除老树、土壤改良、大苗建园、免耕覆盖、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更新改造闫庙村早酥梨老果园228亩,总投资22.8万元。
(三)建设期限及进度
1、建设期限
2021年3月-2021年8月
2、进度安排
按照项目总体规划和进度要求,示范基地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为: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3月份)。提前开展基地现状调查,动员农户挖除清园,调运机械挖除老树,清理园内杂物;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落实园地,勾绘基地平面示意图;对涉及农户进行前期宣传培训,明确项目目标及意义;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4月-5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调用机械、农户配合,做好开沟施肥,回填平整、苗木栽植、覆膜套种等工作,同时结合果园周年管理,做好果农技术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后期管理阶段(2021年6月-7月)。技术指导单位要加强技术指导,农户跟进管理,保证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合理间作豆类、瓜菜、薯类增加果农前期效益,结合苗木生长情况做好芽梢管理,根据土壤水肥状况、自然降水量灵活进行有效灌溉,同时做好果农技术培训工作。
第四阶段:项目总结及验收阶段(2021年8月)。对项目实施情况,项目资金落实,目标完成及果农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完成总结报告和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总结报告。镇上成立自验小组进行自验,自验后报县林草局申请复验。
四、项目主要技术方案
1、建园技术
1.1栽培密度 早酥梨采用行距5米,株距3米,亩植44株,南北行向。
1.2品种及规格选择
早酥梨苗木要求杜梨砧木,嫁接口以上5㎝处地径1㎝以上,苗高1.5m以上,芽体饱满,枝条充实,根系完整、无失水、无损伤、无病虫害,纯度达98%以上。
1.3肥料规格 有机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25-2012标准: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5%,水分≦30%,酸碱度(pH)在5.5-8.5之间。
1.4栽植时间 2021年4月-5月。
1.5栽植技术
1.5.1清园 及早挖除园内果树,先进行深耕整地,清除残根,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残留土中的毒素后重新建园。
1.5.2土壤改良 按照株行距,挖宽1-1.2m,深0.8-1.0m的定植沟,或长、宽1m,深0.8-1.0m的定植穴,底土和表土分开堆放,然后全园或定植穴、沟喷施40%的多菌灵3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杀灭残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最后结合回填土壤施入部分作物秸秆和农家肥、生物菌肥,以后逐年深翻扩穴进行施肥改土。
1.5.3放线开沟 按照设计密度,行向,栽植前放线确定定植沟位置,并用机械开挖宽40㎝、深60㎝定植沟,开挖时表土放一边,底土放一边。
1.5.4施肥回填 回填时,先将表土还原至底层,然后按照亩施有机肥200公斤的标准与底土充分混合后回填至地面40㎝处。
1.5.5苗木处理 栽植前对根系进行合理修剪,促进愈伤组织产生,促发新根,同时结合浸根补水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
1.5.6规范栽植 按照栽植株行距,行间,株间拉线确定定植点,取经过浸泡、修剪的苗木,将其放在定植点位置,舒展根系,边培土边踏实,栽植深度以苗木出圃与土壤接茬为宜。
1.5.7灌水覆膜 定植后灌足定植水,待水下渗后,整平地面,随即两侧覆盖黑膜或地布保墒。
1.5.8栽后管理
1.5.8.1合理间作 为弥补果园前期经济效益,达到以短养长目的,示范园以套种豆类、瓜菜、薯类增加果农前期效益,同时通过间作抑制果园杂草,减少除草费用。
1.5.8.2追肥灌水 结合苗木生长情况、季节、土壤水肥状况、自然降水量灵活进行有效灌溉。栽后如遇高温或干旱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的不足,保证成活,避免苗木二次死亡。当年新植苗一般不进行施肥,若需施肥可结合病虫防治适当进行根外追肥。
1.5.8.3芽梢管理 新植苗当年芽梢管理在不影响苗木生长和整形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芽梢,扩大营养面积,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地下部根系生长,确保苗木健壮生长。
1.5.9病虫害防治
新植果园病虫害相对较轻,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锈病、卷叶虫、黄蚜、金龟子、叶螨、大青叶蝉。在防治上应结合各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气候特点灵活掌握防治时间,周年用药3-4次,一是新稍生长期顶梢卷叶蛾、蚜虫、金龟子、叶螨的危害,根据危害程度可采用阿维菌素和吡虫啉进行防治;二是秋季大青叶蝉产卵危害,应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重点在间作物及果园周边杂草上喷施一次广谱性杀虫剂防止其上树产卵危害。
1.5.10越冬管理 为保证苗木安全越冬,用水30公斤+白灰10公斤+食盐2公斤+动物油2.5公斤+石硫合剂原液1.5公斤涂白剂对其主干及其主枝基部进行涂白,防病、防冻、防日灼。
2、土壤免耕覆盖技术。
针对项目区降雨偏少的瓶颈制约,对基地内果园地面全面采取覆膜、覆地布、覆草等形式进行覆盖,改变土壤耕作制度,保肥、节水、防杂草,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果实品质,同时对有条件的果园安装简易滴灌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其具体操作要点:
2.1农用黑色地膜技术质量标准。
2.1.1符合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2443-2014,产品登记为合格品,其他参数、耐候地膜等级执行标准:Ⅰ类加耐候剂树脂。
2.1.2颜色:黑色;厚度0.012mm,厚度极限偏差+0.002mm;平均厚度偏差+9%;宽度:1200mm;宽度极限偏差+10mm,+7mm。物理机械性能:拉伸负荷(纵、横向)3.3-3.1N,断裂标称应变(纵、横向)570/730%,直角撕裂负荷(纵、横向)1.1/1.2N。
2.1.3包装为净重:10公斤/卷。
2.2覆膜(地布)时间。以春季顶凌覆膜为最好,即在土壤5厘米厚的表土解冻后立即进行。
2.3覆膜(地布)方法。首先根据树冠大小和选择的地膜宽度划定起垄线,然后由行间向行内起垄,垄面以树干为中心,中间高,两边低,垄面高差10-15 cm,形成10°的坡面,将垄面土壤平整、拍实,然后在树行两边各覆幅宽1.2~1.4 m的黑膜,两边压土,同时在膜面上每隔2-3 m压一土带。在垄面两侧距离地膜边沿3cm处开挖深、宽各30 cm的集雨沟,沟底平直。
2.4行间种草。为了提高集雨效果,减少土壤蒸发,在集雨沟和行间内种植毛叶苕子、箭筈豌豆、低杆油菜等改土培肥,一年2茬,在盛花期刹割翻压。
3、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
推广以农业、生物、物理机械等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果园。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做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的目的。
3.1农业防治。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深翻改土,提高果园综合管理水平,增强树体抗病虫害能力。二是休眠期细致清园,清扫落叶、残次落果,刮除老翘皮,减少病虫越冬基数,为全年防治打好基础。
3.2物理机械防治。早春果园内设置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罐,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性,诱杀金龟子类、卷叶蛾类、金纹细蛾等食花食叶害虫。同时,可根据诱杀害虫的种类,数量进行虫害发生预报,指导大田进行防治。在晚秋树干绑缚诱虫带、诱虫草把等诱集下树越冬的红蜘蛛等害虫,集中进行无害处理。
3.3生物防治。6月份田间悬挂性诱剂诱杀潜叶蛾、苹小卷叶蛾、食心虫等蛾类,7月初田间释放捕食螨控制螨类危害;保护天敌,增加田间食蚜蝇、捕食螨、草蛉、瓢虫等天敌数量,控制害虫危害。
3.4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掌握萌芽前、花后、套袋前、麦收前后四个关键用药时期,周年施药4-6次。在农药使用上推广施用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避免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配方施肥,均衡施肥技术。
基地果园全部实施配方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尽量减少化学肥,按照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土壤营养测定和叶分析结果,基肥施肥配方比例为N:P:K=1.5:1:0.3。施肥方法上,提倡秋施基肥,施肥深度25—40厘米,并适当集中施,局部改良土壤,同时应注意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达到营养的均衡供给。
4.1 基肥。9月中下旬结合深翻扩穴施基肥,此期施肥要求营养成分齐全与均衡,做到足量、全面。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推广应用生物肥,从根本上解决有机肥不足,单一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的果实品质下降问题,施肥量占全年需肥量的70%左右。
4.2追肥。一是叶面喷肥,结合每次喷药,加入氨基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或硼肥以补充果树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促进树体生长和花芽分化,同时减少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二是地下追肥,掌握在6月份套袋前后和果实膨大期进行,方法以穴施为主,施肥量可根据果园肥力情况和上年度基肥施入情况灵活掌握,有条件的果园可采取简易滴灌设施进行追肥,做到水肥耦合,提高肥效。
四、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项目资金计划与筹措
项目共申请项目补助资金22.8万元,补助资金用于苗木采购、农资采购、机械费,具体为:苗木费6.0192万元,农资13.3608万元(有机肥10.3968万元,地膜2.964万元),机械费3.42万元。
2、投资概算
2.1苗木费(6.0192万元)
早酥梨:44株/亩×6元/株×228亩=6.0192万元
2.2农资(13.3608万元)
有机肥:228亩×0.4吨/亩×1165元/吨=10.6248万元
黑膜:228亩×10公斤/亩×12元/公斤= 2.736万元
2.3机械费(3.42万元)
机械费:228亩×150元/亩=3.42万元
五、项目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228亩早酥梨标准化基地建成后,3年即可进入初结果,亩产量可达到300公斤,亩产值600元,总产值13万元,除去每亩生产费用400元,亩净效益200元。5年后亩产量可达到2500公斤,亩产值5000元以上,总产值114万元以上,同时随着树龄增加,产量逐步稳定在4000公斤,亩产值可达到8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宽行窄株现代化、省力化建园模式,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推广各项现代果业新技术、新模式,可有效缩短果树幼龄期,实现三年见果,五年丰产目标,同时通过保肥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可辐射带动周边果园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果产业综合效益,实现产业增值、果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效益
项目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覆草种草,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减少了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量,不但生产出了绿色果品,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项目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项目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成立镇长为组长,包村领导、干部,村干部、驻村帮扶队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与技术责任。按照阶段性指标进行严格考核,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同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公示,实行滚动管理,并根据实施进展及时讨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确保建园质量
镇上要扩大项目宣传力度,组织发动群众挖除园内果树,深耕整地,清除残根。在县果树果品研究所、县果业服务中心指导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建园,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三)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对项目所需的主要实物和设备,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审查审批程序和财务制度,建立项目资金检查验收制度,不定期邀请主管单位对资金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