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静宁县委办公室 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静宁县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索引号
所属主题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县委办
发布日期
2023-04-04
文号
废止日期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及省市驻静有关单位:

《静宁县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静宁县委办公室  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0日


静宁县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强科技行动决策部署,依据《平凉市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平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实施强科技行动的决策部署和全县“4556发展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科技支撑强工业、强县域,集聚有限资源,凝练关键任务,增强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改革举措落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供给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静宁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科技力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科技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区域创新效能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逐步完善,科技与产业、经济融合更加深入,科技创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有成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更好赋能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力争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47.96%以上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位进入列。

静宁县强科技行动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2021年实际值

2025年

约束值

预期值

1

综合指标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

27.5

47.95

50

2

投入指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0.06

0.8

3

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0.55

1.3

1.5

4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

0.06

1

1.5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

%

8.7

30

35

6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

人年

1.47

5

6

7

产出指标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0.12

0.25

8

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

亿元

1.1

2

2.2

9

高新技术企业

3

7

8

10

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

1

8

10

11

科技型中小企业

10

30

35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科技支撑六大产业链发展水平

1.赋能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立足静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以绿色、有机、安全、营养果品为方向,实施智慧果园建设和果业大数据建设,聚力打造静宁苹果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静宁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甘肃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在品种引进、苗木繁育、病虫害防治、果园管理、精深加工等环节开展技术研究。重点支持瑞雪、瑞阳、维纳斯黄金等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成纪1号等自育品种改良、黑星病防治、精深加工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免套袋栽培等技术研究。加强果园管理智能化、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全力推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农业遥感等新技术,推广栽采、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灾害预警预防等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技术,推进苹果生长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无线水肥灌溉系统、可视化管理系统、绿色虫控系统、数字农业云平台、大数据管理中心四系统一平台一中心”建设,着重抓建2-3处示范基地。紧盯延链“增效”,以苹果苗木培育、生产管理、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电商物流、配套服务等为突破点,内聚外引、招强育新,全力培引果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苹果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到2025年,力争现有果园标准化率达到100%、苹果产量达到100万吨、建成中国苹果技术研发中心和中国苹果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县林草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果树研究所,各有关乡(镇)

2.加快平凉红牛种质培育与相关技术研发。聚焦平凉红牛种质资源研发、标准化规模养殖、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等重点任务,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产业集群化。开展平凉红牛育种核心群建设。重点做好雄康牧业、春盛康达、万众牛业等核心育种群的遴选培育和性能测定,做好种公牛和母牛遴选,完善系谱档案,完成500头平凉红牛良种选育核心群组建,全力配合全市加快平凉红牛新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争取畜牧良种补贴项目资金,购置肉牛冻配设施设备,采购良种肉牛冻精5万支,完善提升冻配服务网络,建成肉牛冻配改良点60个,每年完成良种冻配改良达到6万头(次)。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智慧管理平台技术研发,积极推动我县平凉红牛信息云平台、“线上+线下”交易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配合做好平凉红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实施平凉红牛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开展“平凉红牛”品牌价值评估,打造中国农产品“标杆品牌”。到2025年,建成3万头肉牛屠宰及精细分割加工生产线1条,建成平凉红牛大数据集成发布中心1处。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县畜牧兽医中心,各有关乡(镇)

3.推进特色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三线三区”(即以国道312沿线、静秦公路沿线、X093县道沿线为主设施蔬菜生产区,以灵芝、原安、三合等西北部乡镇为主的黄花菜套种南瓜特色高原夏菜生产区,以仁大、李店、余湾等中南部乡镇为主的小弓棚西瓜套种辣椒特色瓜菜生产区)产业布局。加大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支持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强化种苗供给体系建设,加强种质资源调查,建立种质资源保藏体系。围绕绿色、有机、营养保健蔬菜栽植,开展基质、生物菌肥、杀菌剂等配方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技术研究,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及替代技术等蔬菜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应用示范。支持相关企业开展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苹果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及果渣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构建现代育苗、基地建设、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科技支撑、质量安全等为一体的全链条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建成融信息调度、质量监测、全程追溯和智能控制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打造蔬菜产业生态循环示范高地,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到2025年,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培育蔬菜新品种、新品系2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各有关乡(镇)

4.推动绿色建材及制造产业产品研发。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立足产业链延伸,推进产业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管理能力。推进商砼生产工艺及配方研发创新,积极开发生产适应不同作业需求与施工环境的特种混凝土,重点发展特殊用途的水泥砂浆料和满足高速公路、铁路、大跨度桥梁、隧道、大坝工程需要的高品质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立足市场需求和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的要求,突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研发新型墙体材料,开发新型涂饰材料,按照设计、构件、安装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建筑钢结构产业发展。促进传统纸制品包装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进包装产业向多元化、精细化、品牌化延伸,建成纸塑并进、设备先进、产品多样、档次分明的包装产业集群,拓展高端供给。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中心2家,备案或认定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各有关乡(镇)

5.支持文旅康养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深度挖掘成纪文化、红色文化和苹果文化,持续打造“华夏之根·红色圣地·金果家园”三张名片,培育发展寻根问祖线、红色旅游线、苹果文化观光线等精品旅游路线,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文化数字处理、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远程传播等数字化产品,以及文物数字化装备和智能感知终端、智慧博物馆装备等智能化装备研发,促进文化旅游体验、展示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业创新升级。建设集文化旅游资源虚实展示、地理信息服务、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建成文化遗产资源虚实互动、旅游地理信息导引、旅游产品营销、线上线下展演等一站式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养生养老+文旅康养产业,打造疗养式旅居康养基地和中医康养基地。打造1处省级运动休闲基地(平凉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到2025年,力争文旅康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科技局、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各有关乡(镇)

6.支撑生态环保产业转型发展。围绕农业、林业、建材、包装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开展低碳、脱碳、零碳、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行业低碳转型。集成示范农业面源污染与重金属污染等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开展有害废弃物高效、无害化生物降解技术试验与应用。加强废纸综合利用,开展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医疗废物、畜禽养殖粪污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依托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林草塬、湖泊、土壤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培育形成1-2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涵盖产品制造、产品应用、节能环保服务为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一条产业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发展之路。到2025年,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完整、横向关联配套、纵向延伸拓展的生态环保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增加值8亿元。责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水务局、县科技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乡(镇)

(二)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

7.稳定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以实用为导向,建立县级科技专家人才库,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建立动态发布机制。强化创新平台人才吸附功能,通过强平台优项目聚集高层次人才。在科研经费、项目承担、人才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向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稳定支持,定向支持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攻关。加大编制动态调剂和统筹使用力度,全力保障科技人才引进和储备。加强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服务和关怀,完善人才薪酬待遇、医疗保健、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聚集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

8.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依托科研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创新平台,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研发团队。加大科研项目、经费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倾斜支持力度,鼓励优秀中青年人才领衔“卡脖子”“揭榜挂帅”等重点科技任务,45岁以下科研人员主持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鼓励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以六大产业链需求为课题,申请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支持科研型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型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落实相关经费资助政策。支持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型事业单位实施在校生“联合培养”计划,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制,建立中青年科技人才轮训机制,加快培养卓越技能人才和产业高端人才。到2025年,重点选拔培养首席专家和领衔专家20名,挖掘培育技术骨干和青年创新人才200名。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各有关科研事业单位

9.支持科技专家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对接省内科研院所具有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同等职称的专家,在县内企业、产业基地和园区建立科技专家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科技专家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对运行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年度评估结果为优秀的,给予专项补助。到2025年,在县内企业、产业基地和园区建立科技专家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1个以上。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各乡(镇)

10.拓宽引才聚才渠道。持续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归雁工程”,以各驻外机构、人才中介、商协会等组织机构为依托创建区域引才联络站,组织行业高端人才与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解决我县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支持县内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产业急需科技人才。探索签用结合机制,推动院校与企业合作,对重点领域柔性引进的急需紧缺科技人才实施“院校聘用、企业使用”。对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给予多方位的配套支持。引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符合条件的优秀科技人才向企业关键技术岗位流动,给予相关人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导科技特派员(团)、科技专员“进园入企”开展技术服务,努力提升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到2025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工信局、县科协,各有关科研事业单位,各有关国有企业

11.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人才职称评审政策。赋予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自主权,落实和完善科研人员工资分配激励政策,积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指导国有企业制定出台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政策。建立科技人才评选奖励制度,设立“科技功臣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优秀科技人才奖”等奖项,表彰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各有关科研事业单位,各有关国有企业

(三)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力

12.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落实科技成果评价通用准则、具体领域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不同类别科技成果进行分类评价采取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同行评议、委托第三方评价、市场检验等形式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明确科技成果评价主体责任,实行谁委托科研任务谁评价”“谁使用科研成果谁评价制度除涉及军工、国防等敏感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外,把技术交易合同金、市场估值、市场占有率、重大工程或重点企业应用情况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评价指挥棒引导科技成果向转化应用聚焦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企业

13.提升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支持科研型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能够提供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的交流交易、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建立多元化技术经纪(经理)人培育体系,重点培养以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常态化挖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及时开展有效对接,支持开展技术交易中介居间、行纪、代理,合理合法取得报酬细化和完善配套政策,对在县内转化落地并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服务团队或个人进行一次性奖励支持有研发能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学科、人才、研发优势,改进运营机制,提升创新与孵化能力2025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技术经纪(经理)人达到10人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市场监管局,各有关科研事业单位,各有关企业

1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加大知识产权引导和管理力度,持续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的培育和专利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对创新成果申报知识产权,支持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围绕全县六大重点产业链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与布局,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现在重大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移转化各个环节,切实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专利技术转化应用能力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知识产权的声明制度,完善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通过产业数据、专利数据、技术与市场竞争性分析,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专利组合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以知识产权、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加强评价结果在信贷业务中的运用2025年,全县引进或成立专利代理机构1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县金融办

15.提升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带动力。充分发挥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静宁苹果产业核心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园、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作用,完善运营模式和配套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探索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与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协同发展机制,开展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鼓励园区内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开放式创新,探索异地孵化、伙伴园区等合作机制,打造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2025年,配合平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

16.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政策。支持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自主决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健全单位、成果完成人、转化服务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落实成果转化主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突出正向激励,强化政策协同,指导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合规尽职免予问责负面清单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合作机制,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积极承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县域内进行转化,对取得良好转化效益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围绕静宁苹果、平凉红牛、文旅康养、生态环保等产业链及社会重点项目开放或提供应用场景,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创造条件,对应用场景提供方给予奖励补贴或项目支持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人社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各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四)增强科技创新创造活力

17.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静宁苹果产业核心区。积极推进县内纸箱包装龙头企业备案甘肃省纸箱包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静宁苹果、平凉红牛、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建设国省级创新平台2025年,力争建成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3个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乡(镇)

1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在创新目标、资源配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一链一策”“一企一策,靶向扶持全县“链主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有研发能力的链主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和引导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支持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领军企业创新基地建设和民营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参与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积极衔接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工业企业选派科技专员,带技术和项目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国家税务总局静宁县税务局,各规模以上企业

19.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体系,支持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孵化载体发展,全面增强孵化、育成能力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通过科技赋能,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上市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针对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问题,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攻关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对在有效期内迁入我县的优先推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到2025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家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8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乡(镇)

20.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融合创新。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需求导向、协同联动、合作共赢”原则,围绕现代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深入合作,培育壮大区域创新主体,形成创新资源聚集地。加强对技术市场需求的跟踪与研判,提高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中职院校、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工程技术人员,协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各有关科研事业单位,各有关乡(镇)

21.构建科学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坚持科技资源全链条配置,对项目计划体系、立项机制、过程管理、绩效评估等实施全过程优化提升。强化科技宏观统筹,建立完善发展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创新能力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调整项目形成机制,推动重大研发任务更多由产业界出题,由政府自上而下“张榜招贤”。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坚持少而精、抓重点、求突破,强化重大科技任务与资源统筹配置。改革科技项目生成机制,加强科技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之间的协商,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推行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方式。加强绩效目标管理,严格执行重大科技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到2025年,建立符合“四个面向”“揭榜挂帅”、定向组织和公开征集相互衔接,成熟稳定的科技计划体系。责任单位:县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

22.进一步扩大科研经费自主权。全面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简预算科目,提高间接费用比例,下放预算调剂权,改进结余资金管理优化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按照前期引投、中期跟投、后期奖补的方式,合理确定经费拨付计划,加快拨付进度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进一步精简预算编制科目,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项目承担单位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乡(镇),各有关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23.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东西部协作、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加强技术合作交流鼓励全县各行业产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科技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我县流动,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合作新格局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科协、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乡(镇)

24.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预算,进一步健全完善科研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全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自主立项、先行投入开展相关研发活动加大中小微科技企业支持力度,按照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进行奖补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8%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以上,并确保本级科技专项经费数额不低于财政科技支出总额的5%。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有关乡(镇)

25.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鼓励各类创新主体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或者展览场所,提供更多的科普场所和载体加大科普财政支持力度,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及智能编程竞赛等活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在国家、省、市级组织的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少年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对指导老师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推进静宁县科技馆建设,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责任单位:县科协、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科技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县强科技行动实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各有关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工业园区、国有企业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细化任务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二)建立工作机制。健全各级各部门共同推动、联合实施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形成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完善科技决策和咨询制度,对重大科技任务开展决策咨询加强科技统计工作,理顺统计管理体制,规范科技投入归集口径,靠实工作责任,完善属地统计,做到研发投入与产出应统尽统

(三)强化评估督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强科技行动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各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重点任务、重要事项落实落地,把各行业部门强科技行动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年度评估机制,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创新主体科研投入与产出,以及赋予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自主权等工作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四)推动政策落地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国家科技政策落实年工作部署要求,构建全面覆盖、精准服务、高效协同的政策落实机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帮助创新主体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打通科技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五)营造创新氛围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激发双创动能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行、信息化支撑的大科普格局,促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对政策落实、人才引育等典型案例的总结、宣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