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2025年1-5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截止5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558万元,同比增收1449万元,增长12.0%;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250万元,同比增收2337万元,增长10.7%。
1.分收入类别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累计完成9056万元,同比增长9.0 %。其中:增值税完成3217万元,同比增长18.0%;企业所得税完成572万元,同比下降31.1%;个人所得税完成177万元,同比增长62.4%;资源税完成5万元,同比下降68.8%;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488万元,同比增长25.4%;房产税完成289万元,同比增长43.1%;印花税完成208万元,同比下降23.5%;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239万元,同比增长11.7%;土地增值税完成750万元,同比增长17.2%;车船税完成1071万元,同比下降4.5%;耕地占用税完成18万元,同比增长8倍;契税完成2012万元,同比增长13.4%;环境保护税完成10万元,与上年持平。
(2)非税收入累计完成4502万元,同比增长18.4%。其中:专项收入完成2611万元,同比增长35.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401万元,同比增长2.6%;罚没收入完成1016万元,同比增长4.1%;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360万元,同比下降7.0%;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完成114万元,同比下降25.0%。
2.分征管部门完成情况
税务部门完成10351万元,同比增长1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6.3%。
财政部门完成3207万元,同比增长1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3.7%。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6666万元,同比少支17565万元,下降7.8%,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290万元,同比少支4343万元,下降2.9%;上级专款支出完成59376万元,同比少支13222万元,下降18.2%。
分支出类别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0574万元,增长18.8%;公共安全支出完成4279万元,下降13.4%;教育支出完成57948万元,增长5.1%;科学技术支出完成729万元,增长7.8%;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支出完成3086万元,增长2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2348万元,下降0.5%;医疗卫生健康支出完成15855 万元,下降17.7%;节能环保支出完成2633万元,下降60.6%;城乡社区支出完成5102万元,增长9.4%;农林水支出完成58537万元,下降22.2%;交通运输支出完成3495万元,增长226.6%;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完成338万元,下降4.0%;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完成375万元,下降51.9%;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805万元,增长2.8%;住房保障支出完成8089万元,下降1.9%;粮油物资储备管理支出79万元,下降76.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完成1689 万元,增长10.6%;债务付息、发行费支出705万元,增长2.8%。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880万元,同比减收47万元,下降0.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7518万元,同比减收160万元,下降2.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87万元,同比增收129万元,增长81.6%;污水处理费收入完成75万元,同比减收16万元,下降17.6%。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2799万元,同比多支3005万元,增长15.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557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200万元;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支出107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55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493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15万元;旅游发展基金支出16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343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908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9997万元。
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财政收入稳中有进。1-5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558万元,同比增长12.0%,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交易回暖,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5个税种同比增收。非税收入因专项收入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农田水利资金带动收入增长,为财政收入“双过半”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财政支出相对平稳。坚决落实厉行节约和反对浪费等过“紧日子”有关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较往年略有收缩的背景下,继续保持积极的支出强度,全力保障重大战略项目建设和教育、就业、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资金需求,民生支出17898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6%。
(三)财政管理质效提升。积极推进财政科学管理试点,突出向财力统筹配置要效益,严格落实零基预算管理,腾出有限财力保“三保”、保重点、保发展,将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突出向财政日常管理要效益,坚持落实财政重点工作“月提醒”制度,推行财政工作目标化管理。突出向防范化解风险要效益,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报告分析和清收化解机制,全县政府债务率持续保持在绿色等级,财政运行始终呈现稳健活力态势。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税收征管,稳住收入预期。一是要进一步密切财政管理协同机制,全面深化信息共享和综合研判,建立常态化财税联席调度机制,充分放大“财+税”模式抱团效应,合力做好稳税源、挖潜力、抓入库等各项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征管,充分发挥财政财源建设工作专班作用,针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开展联合调研和专项检查,严肃征管纪律,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税源培育,坚持法治思维厘清税收优惠政策,平衡“放活”与“管住”关系,加强对新办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放长线夯实财源基础,着力破解收入增长乏力困局。四是要进一步扛牢责任、细化措施,多措并举强化收支管理,确保“双过半”目标顺利完成,以财税协同实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强化库款监测,保障重点支出。研判库款支出需求,加强库款运行监测,持续推进预算执行与库款管理协调联动,严格项目支出审核,防止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以及垫付清算资金等问题,确保安全规范拨付财政资金。扛牢“三保”主体责任,高效执行“保基本民生和工资”专户机制,全力保障“三保”落实到位。同时,切实提高预算指标分解下达和资金拨付效率,特别是要加快教育、科技、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救灾应急等重点领域项目执行进度,确保财政支出政策落地落实。
(三)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平稳运行。一是完善“三保”预算审核、监控、应急处置机制。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评估制度和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级评定制度,结合深化“三抓三促”行动,统筹推进政府债务“大化解”和金融风险“大消减”,积极稳慎、加快加力清理化解拖欠企业账款,确保年度化解目标如期完成。同时,切实做好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债券使用进度,充分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资金支付风险。三是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靠实预算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从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环节开展全流程预算绩效管理,注重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全过程,加快促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