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5-19 16:01 来源:团县委 作者:郑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第十九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安排部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月11日,静宁县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举行,团县委作为协办单位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
活动现场,团县委设立咨询台和宣传展板,对过往群众现场发放了民族团结宣传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安全教育知识等宣传资料500余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青少年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青年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使青年群众了解和熟悉党的政策,共同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民族团结社会关注度,扩大了群众参与度,增强了青少年对民族政策的理解。进一步增强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县委将以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成果,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为推进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贡献青春力量!
各民族团结友爱
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
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民族概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往今来,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各个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与汉族相比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但各民族发展不平衡,所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和基诺族。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800万,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在中国人口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全国2000多个市县几乎都有回族分布;山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小的一个省,少数民族人口不到10万人;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国民族成份最多的是云南省,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